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,资源和能源紧缺、环境污染等问题日趋显现,为保持可持续发展,绿色建筑必然会成为未来建筑业发展的趋势。混凝土作为当今应用最广、用量非常大的建筑材料,其在节能环保,减少污染等方面还面临着很大的发展空间。机制砂、碎石作为混泥土的粗集料,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石粉。这些石粉如果不能合理利用,不仅造成资源浪费,还会对环境产生污染。因此,经济合理地利用这些石粉,既消除石粉对环境的污染,又降低了混凝土的材料成本。为此,我们对掺入不同石粉掺量的混凝土进行试验,研究了它们对混凝土工作性能、力学性能、耐久性的影响,试验研究表明在混凝土中掺加石粉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、力学性能和某些耐久性有一定的改善作用。
佳木斯碎石厂石粉是在机制砂、石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粒径小于75μm的粉状物质,细度较大,很多生产砂石骨料的厂家都以为石粉无用而弃之。
但随着人们对砂石骨料机制砂的研究,发现适量的石粉能够完善机制砂的颗粒级配,同时在混凝土内部起到填充作用,有些石质的石粉还具有水化活性,能够参与水化反应,对混凝土性能有改善作用。
通过分析对比,生产机制砂所产生的石粉与与河砂中的泥粉不同,泥粉对混凝土的工作性、体积稳定性和耐久性都有不利的影响,但机制砂中的细小颗粒则被称为石粉,石粉与母岩的化学成分完全一样,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则是有利有弊。
对于石粉质量的控制,首先要保证纯度,控制其泥粉、有害的有机物质的含量,为此,《建筑用砂》GB/T 14684-2001中采用MB值来限定;其次,石粉中不能含有易与水泥中的碱反应的物质。在国标GB/T 14684-2001中,依据混土的强度等级,将石粉含量的限值分别确定为3%、5%、7%,但是否合理,还值得商榷。
石粉含量的变化,会引起水粉比和浆集比变化,水泥与石粉比例的变化,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砂率,因此,要想合理利用好石粉,必须综合考虑好以上几个方面,使其扬长避短,并很大可能的将其利用。毫无疑问,适量的石粉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性能。